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PG电子全国碳市场三周年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

更新时间:2024-07-22点击次数:

  PG电子官方网站7月21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在湖北武汉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大会上致辞表示,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2023年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

  黄润秋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并取得显著成效。”黄润秋说。

  黄润秋介绍,2022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2年下降超过35%,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十年累计下降57%,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全球最快。中国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全球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中国为全球提供了70%以上的风电机组等关键零部件,超过80%的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有效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优质产能。绿色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

  黄润秋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正处于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关键阶段,这是14亿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当前,中国仍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环境治理、能源安全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带来的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仍然薄弱,亟须加快制度创新和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社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较低的成本减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黄润秋指出,全国碳市场是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中国碳定价的主体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化手段,在压实企业碳减排责任、推动行业低成本减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黄润秋介绍,中国于今年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登记交易结算规则、碳排放核算核查指南和配额分配方案等共同形成了多层级的完整制度体系;建成了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智能预警数据质量风险,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手段,有效遏制了数据造假行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的碳价为各类碳金融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的碳定价机制逐步形成。此外,与碳交易相关的配套技术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快推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发布配套制度文件,遴选发布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方法学,组织建设完成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上线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成为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市场政策工具。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黄润秋表示。

  股价从43.58元跌至1.39元!中公教育李永新出手:拟增持2亿元至4亿元

  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去年北京对外投资同比增17.4%,鼓励引导企业更高质量“走出去”